跳到主要內容

或者,這就是人生,C'est la vie。

最近接觸的人、事、物漸多了,才發覺其實自己也算是個幸運的人。幸運的並不是大富大貴,衣食無休 ; 暫時在我人生所走過的每個階段,我總能遇上我的知音人 ; 我很慶幸在工作上能遇上我的“恩師“、身邊有好幾個良朋知己,背後還有一個無限量支撐我向前衝的家庭。回想過去,我經常都問自己一個問題:“人生中到底真的會有絕對的不幸和怀才不遇嗎?“


每次喝到西班牙的葡萄酒,當地的氣息彷彿都能透過眼前的這杯液體傳遞到我的五官。並不是神化,只是一種官能反應,喚起了我對當地的聯想及嚮往。位處於西班牙中部偏北的高原位置上,有著從最高處900米到低至700多米的高度落差,這裡的氣候乾旱酷熱,一年只有約400mm的降雨量、超過2400小時的日照; 高達40°C高溫的悠長炎夏以至-18°C的嚴峻寒冬。從每一次品酒中,我總會找到那種像酷熱的风吹過大地、葡萄為爭取水源和養分而拼命伸展尋找的那份乾、渴的感覺,反而並不是漫畫書中更貼近Priorat區,所形容的太陽、夕陽的那種感受。在Ribera del Duero,這裡的Tempranillo被稱為“Tinto Fino“,算是一種性格較為中性、單一的提子品種,因此較為少單一裝瓶出售,反而會混入其他如Grenache,Carignan甚或Cabernet Sauvignon,Merlot等國際品種。


論及品牌地位,實屬國寶級別的Vega Sicilia跟法國波爾多的五大酒莊、Brunello的三大巨頭、Barolo及Barbaresco的領頭羊等國際知名品牌比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應該沒有異議,其中最高級別的作品當然是非“Unico“莫屬。這款不是在每個年份都會生產,更常常要在生產後十年多後才上市的葡萄酒,擁有動輒三、五十年的壽命,實在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旅程,像是到現在其1960s的年份還處於適飲期。

至於Valbuena 5°,一直都被世人認為是二軍酒。有時候我自己在想:天啊!會有這麽好喝的2nd Label的嗎?為何跟大部分的波爾多的二軍酒有這麼大的落差!?或許,這支酒也是酒莊對愛酒人的憐憫。為了等一支Unico進入適合飲用的時間動不動就要用上二、三十年的時間,在以前醫學科技還未有像現在般昌明的時候,那差不多就是1/3至半生人的時間了!照搬酒莊的說法,Valbuena 5°就是讓你喝著等待Unico的。( 也有說法指出是為了能更快賺到錢。-_-” ) 因此在大方向上,兩者基本會是相同的,將之理解為Unico的入門版就會容易得多了。而細節的部分,則顯現在陳年時間跟調配混釀的比例上。同樣是用上American woods,Unico一陳就是最少七年起錶,Valbuena 5°則是三年半的時間;而到了裝瓶以後,前者要再加上最少三年或以上的等待,而後者則是一年半;漫長的醇化,這解釋了為Unico的成酒往往要待十多年後才上市的原因。在時間上縮短了的 Valbuena 5°,在混釀方面更加入了較為易熟易飲的Merlot,比起只有大比例的Tempranillo及Cabernet Sauvignon的Unico,為一眾愛酒之人縮短了不少等待的時間。

視覺上,顏色已慢慢開始由磚紅轉變為琥珀,但濃度還是深深的化不開,並不容易給看穿。由於聽說是倉存的狀況也許不太理想,像是曾有過漏酒的情況發生; 而打開的時候木塞則乾得破碎了。因此我膽敢推敲為木塞的劣化在某程度上加速了酒體的氧化及進化,對比起上一次品嚐1996年份的時候,的確是有點預計之外。但即使在這個狀態下,個人認為今次這支1994也至少能存活多一個三年。酒體方面,單寧跟厚度愈到底處愈見兇猛粗厚,跟開始時喝的就像是兩個部分 ; 酸度比起正常狀態下顯得相對較高,就是木塞的影響吧…我記得當時嗅過一下,心裡在想:對!就是這個氣味了。這種我會形容為典型西班牙酒專有,經氧化過的熟透梅乾味道。細心尋找,當中還有焦糖咖啡,雲呢拿,薄荷葉,少許青椒,煙燻及可可豆。複雜度的確存在,口腔中整合性卻還有可改善的空間,元素略為顯得分散,幸而還有悠長的餘韻代為修飾。

總體來說,有質素的葡萄酒還是應該一飲再飲。就如此酒也許曾經歷儲存失當,但其本質亦經得起考驗而並沒有令其一敗塗地。平心而論1996的那支無疑是發揮得更好,“年份“上雖沒有比1994好,但那種“力度“,“圓滑“,“平衡“,使之更像一枝完整的葡萄酒,而且當時与之同場較技的可是意大利的其中一枝酒皇:Biondi Sandi Brunello di Montacino Riserva 1983。跟其分庭抗禮,亦不見得有所失色。也許亦可以反過來說,若果今次這枝1994沒有了來自良好年份優異條件,因為倉儲所引申的問題也許會更為明顯。94跟96之間,我更偏愛94這種帶點不完全,有些缺失及經歷。或者,這就是人生,C'est la vie。

P.S。其實本應今次應先寫Cerbiona的傳奇Brunello,但由於另一支擁有高度評價,Salvioni的Brunello又近在眼前,如果能夠一同紀錄,可能會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活記 #4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Picture source from Dustykid - Internet 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真的很奇妙,所有的相遇、相識、相知到分離看似隨機又彷彿早已有了定數。 在每個生命中的人來人往,長大了,輾轉間身邊如今又剩下幾人?能夠彼此交心的 人 就愈來愈少,亦愈來愈難;因為,大家同樣都怕付出後得不到回應,受到傷害;原來小時候的那種純真簡單已經走得遠遠,一去不返。至於離開了的, 也許是錯了時間 , 錯了地點;又或者是,根本兩者都不對。如果說相遇是偶然 、 離開是注定,那重遇又可以是甚麼呢? 一個月內,三個差不多有十年甚或更長時間失去聯繫的人;熟悉的樣子 、聲線依舊,只是大家都成長了; 這亦證明,只要你願意向前踏出一步 、只要彼此之間還有“ 緣份”,命運有時候仍然會為你帶來驚喜的。只是從未想過, 多 年 來 一直 牽掛在心的 、 只有在夢境才會出現的畫面 ,卻在德國這個異鄉實現了。 我並沒有宗教信仰,但卻深信生命中發生的每件事 、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有含意且總必定令我學會些甚麼;亦正正是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未必能有好的結局,所以..... 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July 2016 November 2016 三個月後的今天,再次回到HohenSulzen,感覺是似曾相識卻又很陌生;記得拍下這張相的早上是3 °C ,整個上午我就跟來自奧地利的同伴在外清洗拖拉車。陰天 、 下雨加刮著風,手指都凍僵了,寒氣像是從腳底湧入身體。 凍多了 、 凍 慣了,那就好像不會覺得是一回事; 就如其他事一樣,只是習慣了; 可是,這樣卻是危險的。 習慣了寄人籬下 、 習慣了活在Comfort Zone 、 習慣了一切被牽著鼻子走;可能,有些人會喜歡一切都被安排好,但容許我 再說一次:我很討厭這種感覺!所以 .....! Before Present 隨著收割期過去,酒莊內的一切看似回歸平靜,言而Fermentation的氣味跟聲音卻充斥著酒𥥖內每一寸空間;在幾乎是密閉的儲存室內,連呼吸新鮮空氣也有點困難;回來後的工作總是離不開清潔與收拾;這也好,重覆的工序令我有多點思考空間 、整理思緒及計劃下一步 。 話別總是離不開傷感,衷心感謝每一位曾經對我微笑...

1970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DOCG, Piedmont, Italy

老實講,呢支老野真係幾蝦人飲。可幸的是,呢個老人家都幾健康。大家都同意佢係過左高峰,適飲時間。 剛開瓶時,我差D就認定佢係死左。果陣氧化味,醋味真係大到得人驚。不過原瓶放左一個鐘之後,就散左。 我最初諗住Iso杯應該冇死,但原來Universal佢都Carry得幾好。Aroma係火柴,煤屎,燒枯葉柴枝,松露, 應有的Earthy同老酒味都能在裡面找到。令我驚訝的是,竟然仲有一絲的枯左的Dry Rose and Black berry。 顏色是Medium Garnet,入口是Medium Body,酸度還有,是Medium;酒精感已退減,感覺是Medium-。酸度骨幹挺不錯,Medium-;在口中的味道個人並不太喜歡,就像咀嚼著松露,枯葉乾柴的感覺;最重要係finish都仲有Medium.(=_=") 其實,當我手中拿著這杯酒的時候,我覺得這酒的感覺很凝重,宏大,平穩,很大的壓迫感把我壓住,甚至有一刻在想我不太敢喝下去。 四個字給我形容,他,"孤芳自賞"。毋須要你理解,欣賞,媚眉,只一直在存在就足夠。 能飲你落肚,我很榮幸,亦很開心能跟你相遇。你,打開了我那扇門。

Tasting note : Pundel vins purs, Crémant de Luxembourg, Riesling Brut

Pundel vins purs , Crémant de Luxembourg , Riesling Brut A sparkling wine from Luxembourg's Moselle district mad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 Méthode Traditionnelle ) : Second Fermentation was done in the bottle and at least 9 months for maturation. And , Luxembourg is the only country entitled to use the term of “ Crémant" outside France. With a clear yellow-green hue , fruity notes picked up on the nose like pear and green apple when first smell. Its good activeness of bubbles with youthful vigour that I was quite surprise. Yeasty and nutty notes can be found on palate which enhanced its depth. Moderate acidity and seems there were certain amount of residual sugar left. Will be better if its finish can be last a bit longer. In general this is a good sparkling wine as starter , toasting or even party wine goes with canapés. Refreshing , easy to drink and affordable price. It keeps well as a white wine even if bubbles ran out. Wou...